明月有彩雲的故事

本以為我這部落格很少會提及本地電視製作的,因為這裏主要只想概括自己的心情和女人息息相關的內容。《當時明月在》講述的是母親及孩子,那天又搶先在戲院觀賞了特映會觀後的印象極深,所以很難把它除外。

你必須看奕廷姊的演出!

我一向很害怕看見演員油膩膩的電視肥皂劇式的表演出現在大熒幕上,尤其這類催淚劇情,因為演員很容易陷入既定的表演方式。於是那天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預想了一堆刻板的表情包,但結果我錯了,我反被奕廷姊的演出說服了。那晚跟友人離開了影院後,吃著夜宵都還在聊演出,顯然意猶未盡。

我看到奕廷姊很真摯的情感,很可愛,很動人。當然其他演員都不容忽視,大部分都是實力派,都很棒,尤其是我的朋友!

《當時明月在》故事環繞在鄉下,窮人家把孩子送走後,由異族同胞領養長大。我身邊其實不乏這樣的故事和人物,所以很有共鳴。

我所認識的導演兼編劇——巫紹棋

也跟大家介紹一下我所認識的導演兼編劇——巫紹棋。他本身是個很厲害的舞台劇演員,知道他曾經在日本生活多年,聽他聊天可以聽出很多想法和遠見。他除了在演藝界有不俗的表現外,也一直都很活躍於創作當中。聽幾位參與演出的朋友聊導演時,都不約而同地大贊巫紹棋是個好導演,都說他很懂得給予適當的指引,在引導演員進入狀況上有一定的功力。

嗯,能和了解演員的導演合作,真幸福!

雖然戲有出現一些技術上的瑕疵,我猜特映後可能會做出修改(我猜),也不能說它適合被擺到戲院去,因為我認為它還算是很“樸質”的,畢竟配合電視播出,還算是屬於電視級別的作品,不過整部戲的核心和走向準是適合闔家共賞,家人一定可以看得很滿意!

最後,想說《當時明月在》單聽戲名好像更適合中秋節,不過這倒不重要,反正中秋節(9月13號)跟Malaysia Day(9月16號)很接近。我們馬來西亞就是喜歡跨種族,跨節日地,最重要是熱熱鬧鬧又開心!

《當時明月在》,8月31號(星期六)晚上8點半,不用你花錢,不需要你開車,“八度空間”在家就可以免費觀賞!

額外:《當時明月在》戲名源自滄桑詩詞,是詩人表達懷念歌女的作品。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苹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宋】晏幾道《臨江仙》

我是一名演員,突然開個新的部落格,想集合自製的美妝影片和喜歡的文章。我是個正在學習給自己高冷的個性上加入溫度的女子,希望這個地方也可以給你帶來一点温暖。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